免責突破,“拒賠項”變成“賠付項”,信美少兒重疾險創新上線
“孩子確診那一刻,我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我不能倒下,更不能離開她。”——一位北京媽媽在女兒確診重疾后這樣說道。
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根據世衛組織數據,中國0-14歲兒童惡性腫瘤發病率已從10.14/10萬上升至21.29/10萬,每年新增患兒約4萬人,相當于每3小時就有一名兒童被確診癌癥。而在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個個真實家庭被迫面對的艱難抉擇:誰辭職?誰陪護?錢從哪來?還能撐多久?
保險,本應在風險降臨時撐起一把傘,然而現實中,卻也存在因疾病定義、條款限制等因素導致的理賠糾紛,讓原本燃起一絲希望的家庭再度陷入失落。
據了解,信美相互人壽多年來持續關注少兒健康保障領域的痛點與空白,從真實理賠案例與社會反饋中洞察需求,聯合慧擇、明亞、大童等專業保險經代公司,正式推出全新少兒重疾產品——達爾文寶貝計劃12號重大疾病保險(備案名:《信美相互互聯網星辰守護A款/B款/C款少兒重大疾病保險》)。該產品不僅多項責任實現行業突破,更進一步回歸“保障為人”的初心,以“三重守護”為核心,系統性回應孩子與家庭在面對重疾時的多重風險。
守護孩子:突破免責,拓寬賠付邊界,減少保障“空白”
長期以來,先天性疾病、遺傳性畸形、染色體異常以及部分需滿足生存期要求的重疾,成為保險理賠的爭議高發地帶,也是許多家庭求助無門的痛點。
基于大量用戶洞察與理賠數據分析,該產品實現了諸多突破。
過去,先天性疾病、遺傳性疾病往往為免責條款,不在保險公司的理賠范圍內。而該款產品打破先天性疾病免責條款,首次將“先天性疾病導致重疾”納入賠付范圍。孩子在3周歲后確診出先天性疾病,因該先天性疾病導致的重疾可獲得賠付。
同樣,對于部分重大疾病需滿足特定天數要求方可獲賠的條款,長期以來一直是社會爭議和理賠糾紛的焦點。就在今年,一名3歲兒童因流感引發暴發性心肌炎,從確診到不幸離世僅3小時,卻因未達到條款中“持續不間斷180天以上”的要求而遭保險公司拒賠,這一事件迅速引發公眾廣泛討論。人民日報曾發表評論《人不可能按照合同約定的那種方式去生病》,直言“保險條款不應成為理賠的障礙”,并呼吁保險行業從風險分擔與社會關懷的角度重新審視條款設置的人文合理性。
正是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達爾文寶貝計劃12號對少兒重疾險中的“時間門檻”作出了重要突破。該產品首次明確,針對嚴重心肌炎等若干需滿足特定生存期要求的疾病,若被保險人在住院期間不幸身故,即使未達到條款約定的天數要求,也將視同符合該項重疾定義,予以全額賠付。這一創新從根本上杜絕了“差一天不賠”的行業舊例,真正體現出保險應有的人本關懷與保障本質。
此外,針對“惡性腫瘤-重度仍持續存在”的認定方式上明確支持可以結合影像、血液檢查、內窺鏡報告等多元檢查結果,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判斷,對客戶更友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達爾文寶貝計劃12號特別關注到新生兒中發生率達75%–80%的“卵圓孔未閉”問題。雖大多可自然閉合,但一旦卵圓孔如果長期未閉合,會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產生潛在影響,嚴重時一旦引發腦卒中、心肌梗死等重疾,卻常常無法理賠。達爾文寶貝計劃12號不僅支持卵圓孔未閉合引發的重度疾病的賠付,還對60周歲前因卵圓孔未閉引發的首次重度疾病額外提供30%基本保額的關愛保險金。
守護父母:增加“疾病陪護保險金”,緩解收入中斷之憂
重疾險,核心責任是“確診賠多少錢”;除此之外,孩子一旦確診重度疾病,父母往往需一方暫停工作長期陪護,絕大部分家庭會因此面臨收入驟降的困境,經濟與精神雙重壓力撲面而來。
著眼于這一現實困境,達爾文寶貝計劃12號在可選責任中創新推出“首次疾病陪護保險金”:30周歲前,孩子首次發生重疾、中癥或輕癥,父母每月可分別領取相應比例基本保額的經濟補貼,最長6個月。以50萬保額為例,確診重疾每月可獲2.5萬元,半年累計15萬元。這筆錢不是用來覆蓋醫療費,而是專門彌補父母因陪護導致的收入損失,讓他們在陪伴孩子治療時,不至于為生活開支而再度焦慮。
守護家庭:高額免檢、持續抗癌保障與會員服務,做家庭長期信賴的伙伴
除了核心責任的突破,該產品進一步整合多項保障與服務支持。
很多高保額少兒重疾險,要求0—6歲的孩子提供體檢報告、兒保記錄,且部分需要進入人工核保流程;達爾文寶貝計劃12號提供行業領先的免體檢保額:0—6歲最高70萬,7—17歲無需體檢最高可投保100萬,降低投保門檻,提升保障效率。
同時,該產品覆蓋117種重疾、28種中癥、45種輕癥,并強化對20種少兒特定疾病與20種罕見疾病的保障,特定疾病額外賠付100%,罕見疾病額外賠付200%。在癌癥保障方面,支持惡性腫瘤-重度無限次賠付,賠付定義更貼合臨床實踐,為患兒提供長期、穩定的抗癌支持。實現對少兒高發疾病的重點保障與罕見疾病的同步覆蓋,為兒童健康構筑起一道全面周密的防護體系。
此外,該產品為長期產品屬于信美“會員產品”,用戶除享有產品本身帶來的責任外,還享有信美會員體系下的多項健康管理服務與會員權益。例如信美行業首創的“會員愛心救助賬戶”,倘若會員或其會員保險合同的被保險人遭受重大災害、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等不幸,仍面臨生活困難或需要支付大額醫療費用的,可申請救助。給予保險賠付外的又一守護。
保險的本質是守護的價值。信美相互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從用戶真實的困境中倒推產品設計,做出一款真正回應中國家庭焦慮、在孩子需要時能夠挺身而出的保險。”
結語
回歸保障本源,洞察用戶痛點,信美相互人壽通過此次“達爾文寶貝計劃12號”的推出,不僅突破了少兒重疾險的責任邊界,更展現出一家保險機構應有的社會責任感與用戶關懷。在孩子與命運較量的路上,保險應當成為那堵遮風擋雨的墻。守護每一個孩子的笑容,也守護每一個家庭不被風雨擊垮。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WEMONEY研究室
共2984篇文章
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