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吞噬"軟件?外灘大會激辯:低代碼先被開刀,垂直應用卻難取代
近日,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開幕式上,螞蟻集團CEO韓歆毅、小米集團手機部副總裁兼可穿戴部總經理張雷、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針對大模型應用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領軍人物分別從應用、硬件與投資視角給出關鍵判斷。朱嘯虎認為低代碼和無代碼軟件將首當其沖被AI替代,而韓歆毅則強調專業垂類應用有通用大模型無法取代的價值。
“大模型是否會吃掉所有軟件?”這一問題引發了三位嘉賓的不同回應。朱嘯虎直言不諱地指出,低代碼、無代碼的軟件肯定會被AI替代,尤其是編輯類和協作類軟件。“不是說不需要了,而是它的需求會降低,用戶規模縮減10%所帶來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從投資人視角,朱嘯虎提出用戶留存是關鍵指標。“AI產品用戶召回成本可能是移動互聯網產品的10倍以上,留存率的高低才能真正證明這些公司的發展潛力”。
韓歆毅持不同觀點,他認為專業AI垂類應用有通用大模型取代不了的價值。他以螞蟻AI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為例解釋:“健康幾乎是每個個體的剛需,且有走向高頻的趨勢,AI醫療健康做到極致,反而不用擔心留存問題”。
“了解病人、能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服務,還能幫助執行解決問題,像一個專業的醫生,這是AI醫療發展到最后的目標”。但同時韓歆毅也強調,AI短期內還無法取代醫生,它更應該是醫生的助手,目前最佳方式是“人機結合”。
張雷從硬件角度分享見解,他認為:“未來的入口機會,還是要回到AI加持下,硬件實現的場景是否具備超級黏性”。他透露,目前小米眼鏡端呼叫“小愛同學”的頻率已經是手機端的6到7倍。這一數據表明AI硬件正在改變基礎的交互邏輯,從被動到主動,可能會帶來未來交互范式的變化。
談及AI商業模式與創業機會時,朱嘯虎表示:“在AI領域,明年應用肯定會大爆發,下一個字節、下一個小紅書今年應該已經成立,創業者應該有很多機會”。他分析中美AI企業的差異:美國B端創業居多,中國則擅長C端。“AI技術大家都是一樣的,差異都在AI之外,在AI以外搭建用戶體驗差異有大量的玩法,這是中國創業者最適合、最擅長的”。
韓歆毅和張雷分別從螞蟻、小米的應用實踐出發,一致認為在垂直的專業服務領域,依然有巨大的創業探索空間。
討論結束時,三位嘉賓都強調了人性需求的重要性。朱嘯虎認為:“所有的創業都要回歸到人性。人的需求在哪里是不變的,過去三十年不變,未來三十年也不會變”。張雷從硬件出海角度分享了類似觀點:“我們可能存在供應鏈端的成本和效率優勢,以及有很好的AI生態優勢,但需要找到真正用戶非常需要的場景”。
會議傳遞出的共識是,AI不會吃掉所有軟件,但它正在重塑軟件生態。低代碼平臺可能衰落,但垂直領域的AI應用正蓬勃興起。醫療、教育、金融等專業服務領域,人類專家與AI助手的協作將成為主流。明年的應用大爆發正在醞釀中,下一個字節跳動或小紅書可能已經悄然成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