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只ETF:近1年份額增百億的22只,哪些寬基受追捧?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組
文|雪梅
這兩年,在管理層推動下,ETF在國內資本市場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ETF總規模達到4.31萬億元,較去年年底增長了15.57%。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是債券型ETF,年內規模增長120.71%,達到3839.76億元。
寬基ETF的增速雖然不及債券型,環比增幅僅2%,但截至上半年末的最新規模為2.23萬億元,依然占居ETF總規模的半壁江山。
對于ETF的現狀,除了這些概況,投資者可能更關心一些具體的問題。比如,某只ETF上半年的收益如何?某只ETF的規模及份額有啥變化?
眼下,國內市場ETF數量超過1200只,比較ETF某一節點靜態數據時,適合用全部ETF前1%的產品為例,以凸顯頭部特點;比較動態數據時,需要增加數據寬度,提高標的代表性。
就單只份額規模看,截至7月10日,總共有12只ETF超過400億份,稱得上是整個ETF矩陣的頭部產品。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不出所料,以929.54億份獨占鰲頭。

份額規模躍居前列的ETF中,寬基指數產品明顯占優,上述TOP12榜單中有7只是寬基類產品。
除了華泰柏瑞滬深300ETF,還有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華夏上證50ETF、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
剩下5只產品中,有3只投資港股的互聯網科技ETF,2只醫療衛生ETF。比如,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華寶中證醫療ETF。
此外,公司研究室注意到,12只頭部ETF中,有5只華夏基金公司產品,3只易方達基金公司產品,華泰柏瑞、華寶、富國與嘉實基金各1只。
雖然樣本有限,但這種格局也反映了ETF產品發展中的馬太效應,頭部基金公司明顯占優。比如,上半年華夏基金以7513.36億元的ETF管理規模,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
觀察1200只ETF近1年來份額的變化,則可以發現,增量上百億的有22只。
其中,位列第一的是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這期間增加369.39億份。還有2只產品投資港股,它們分別是工銀國證港股通科技ETF、景順長城中證港股通科技ETF。
這表明,有大量資金借道ETF,投資港股科技公司。

與此同時,投資國內科技的主題ETF也有2只:華夏中證機器人ETF,嘉實上證科創板芯片ETF。這表明,年初以來人工智能板塊也有大量資金流入。
不過,過去一年最受投資者追捧的還是寬基指數產品,比如上證50 ETF,滬深300ETF、南方中證1000ETF。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證A500ETF,在這22只ETF中占有9只。
這些追蹤中證A500指數的產品分別是:華泰柏瑞中證A500ETF、國泰中證A500ETF、廣發中證A500ETF、南方中證A500ETF、華夏中證A500ETF、易方達中證A500ETF、嘉實中證A500ETF、富國中證A500ETF、景順長城中證A500ETF。
上述9只ETF中,有6只是去年10月首批上市的中證A500ETF產品。毋庸置疑,這些產品都是去年以來ETF發行大戰的贏家。
除了ETF的份額變化,普通投資者最關心的其實還是這些產品的投資回報。比較1200只ETF今年以來回報時,我們選取年內漲幅前20名的產品進行分析。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10日,ETF今年以來回報TOP20榜單中,前17名的投資標的竟然全是港股創新藥,凈值增長最低也達到46.96%。
其中,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銀華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萬家中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華泰柏瑞恒生創新藥ETF、景順長城中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富國恒生港股通醫療保健ETF,今年以來回報均超過60%。

至于TOP20榜單后3名,則是清一色的追蹤黃金產業的股票ETF,而且全都是港股通產品。
除了創新藥與黃金產業,其他行業主題產品也好,寬基指數產品也罷,全都無一上榜。
這樣整齊劃一的產品分布,確實出人意料。
此前,公司研究室在追蹤開放式基金上半年業績表現時,就發現:經過長時間下跌后,吃藥行情卷土重來。
但是,當時業績名列前茅的產品,除了投資創新藥,還有部分北交所精選股票基金,追蹤黃金的商品型基金,以及少數重倉機器人的主題基金。
業內人士坦言,投資港股創新藥的ETF,業績這樣“簡單粗暴”霸榜,表明北水南下的濤聲依舊,大資金敢于重倉創新藥,表明這波吃藥行情恐怕還將延續。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403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